阿彌陀佛~張洹個展 總說
《阿彌陀佛》是國際著名藝術家張洹在臺灣的首次個展,本展由藝術史博士楊心一策畫,主要參展作品分為六類:行為、雕塑、裝置、繪畫、歌劇及綜合媒材等,同步於當代館戶外空間及室內展場展出。策展人從張洹歷年作品中精選出三十餘件代表作,除了梳理出藝術家十餘年來的創作歷程,也充份展現了其源源不絕的創作活力、和藝術表現上的多重機智(wit)。
張洹簡介
1965年生于中國河南安陽,現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紐約。90年代活躍于北京,是中國前衛藝術的代表人物,主要從事行爲表演藝術。1998年移居美國紐約幷成爲從事多種媒介藝術形式的全職藝術家。2005年在上海建立了張洹工作室,不斷拓展藝術創作的形式和邊界。同期也在上海組建了高安基金會,在中國西部貧困地區建立張洹希望小學,在中國的十所著名大學設立張洹獎助學金。

不過也有許多創作是我無法想像,而是需要透過他人的解說,才得以了解作品的意境。像是《朝聖-紐約風水》以全身赤裸的方式俯臥於冰層之上,象徵作者初到異國之處,為了融入其文化及消除種族隔閡的過程中,被徹底的凍傷。又如1999年,張洹與六十位志願者,全裸演出的《我的美國》。在觀賞張洹作品的過程中我不禁思考,為何他所創作的作品都如此具有爭議性,難道這種具有爭議性、批判性強烈的東西就叫做藝術嗎?
話雖如此,不過有幾件作品也是深得我心,其中就屬1997年,張洹雇用了約四十名從外地到北京來打工的民工,所創作的《為魚塘增加水位》。張洹帶領民工依序入水,只有魚塘主人的兒子滴水不沾的坐在張洹頭上,魚塘的水位確實增加了一點,這些都是底層的勞工所帶來的影響,然而資本主義者卻獨善其身,又如《美國藝術雜誌》資深編輯Richard Vine即說道:「為魚塘增高水位,象徵著中國的獨立藝術家們,試圖用自己的身體,對整個世界產生雖小卻非常重要的作用。」
最後,我也順道去看了同樣在當代館展出的『英雄!?-天野喜孝個展』。雖然說我挺喜歡看動畫和漫畫有些人稱我為小宅宅,但是我真的不認識這位大師,由於時間的關係無法好好欣賞他的作品,也算是是本次感性之旅中小小的遺憾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